下旬,正值美國印第安納州的盧卡斯球場(Lucas Oil Stadium)舉辦一年一度的NFL新秀訓練營(NFL Scouting Combine).300多名各大學府頂尖橄欖球員在這里進行20碼穿梭、縱身跳等測試,佼佼者將有機會參加NFL選秀,從而有望進入美國職業(yè)橄欖球大聯(lián)盟,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。
訓練營受到NFL各球隊的教練、經(jīng)理,以及嗅覺敏銳的球探們的密切關注,他們不想錯過每個可能成為未來之星的好苗子。耐克公司到場的專家則目不轉睛地盯著25名球員腳上的鞋子。
這種叫做“Vapor Laser Talon ”的鞋子,工藝與眾不同,耐克拋棄傳統(tǒng)制鞋的過程,使用3D打印制造,因為這樣才有可能在短時間內(nèi)突破限制,制造出幫助運動員在草地賽場上“飛”起來的鞋子。
飛快的鞋底
幾乎所有運動員都關心腳下的鞋子,它意味著更輕、更給力。對此托尼·比格內(nèi)爾(Tony Bignell)深有體會,他是耐克公司(Nike)鞋類創(chuàng)新副總裁 ,17年前開始就是一名鞋類設計師。“讓運動員跑得更快”是 Bignell團隊正在努力的事情。
為此耐克的設計師頻繁接觸運動員,咨詢田徑專家和教練,也得到耐克運動實驗室的支持。邁克爾·約翰遜(Michael Johnson)曾包攬了同一屆奧運會男子200米和400米賽跑兩枚金牌,作為耐克的咨詢教練之一,他向Bignell提出:“嘿,你們能做出一雙在草地上跑的鞋讓它像田徑鞋一樣飛快嗎?”
“他可是田徑界的大人物。”Bignell告訴記者,當約翰遜提出這個建議時,離新秀訓練營開始僅有7個月的時間。
在慣常的制鞋程序中,設計師先要聆聽運動員的需求,然后設計方案,等制作出來之后再給運動員試穿測試,如果沒有達到理想效果,則意味著所有流程重來。這個過程往往弄得人精疲力竭,Bignell表示,制作出一款與設計構思完全相符的鞋子,可能要試上成百上千次。
“設計,做模型,再做鞋子,那要花去很長時間,但我們的時間太少了。”Bignell回憶道。想到耐克已經(jīng)將3D打印技術應用于模型設計,并在產(chǎn)品設計開發(fā)階段助力設計師提速良多,Bignell 說:“OK,我們嘗試一下用新技術做鞋吧!”
在NFL的新秀訓練營,40碼沖刺是球探觀察新秀爆發(fā)力的方式。對于40碼沖刺而言,起跑的前三步最為關鍵。鞋子產(chǎn)生的抓地力不僅要推動運動員向前沖,也必須恰到好處地給力。如果抓地力太大,產(chǎn)生過多的摩擦力會降低起跑速度;抓地力太小,則可能腳底打滑。耐克把能夠帶來合適力量的關鍵因素放到了鞋子的外底上。
通過高速攝像機,耐克把運動員跑步的動作分解,觀察牽引力、抓地力,然后分析了很多鞋底,尋找性能和鞋底之間的關系,直到運動員說:“嗯,這個真的讓我跑快了。”那個摩擦和可能摔倒之間的平衡點找到了。
3D打印制作讓耐克的設計團隊能夠更頻繁地對產(chǎn)品進行調(diào)整和改進。為了讓Vapor Laser Talon 的鞋底輕到極致以便更快奔跑,設計師需要為其在輕和結實之間找到臨界點。他們讓運動員反復試鞋,若鞋底過厚,則將其制薄再試,直至薄到運動員將其穿破,再往回將其制厚一點,多次試驗以找到既能足夠輕又能支撐運動員力量的最佳質量。最終,一只Vapor Laser Talon鞋僅重5.6盎司(158.7克),相當于3枚雞蛋的重量,而這一切都在7個月之內(nèi)完成。Bignell認為,當需要試做成百上千雙鞋子才能滿意時,3D打印非常必要。“這個技術太完美了,它能讓任何新想法很快就測試到運動員身上。”Bignell說。